早春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
发布日期:2018-01-23 浏览次数:1935
早春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
马铃薯又称土豆、洋芋、地蛋等,是一种高产、高效、适应性广、生长期短的作物,适于多种形式栽培,不仅产量高、经济效益好,而且既可做粮又可做菜还能作饲料,深受农民欢迎。是小麦、水稻、玉米之后又一重要农作物,因此,成为目前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。
早春大棚马铃薯种植,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,不但提早上市,而且薯块品质好产量高。是实现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。现将早春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作一介绍。
一、田块选择及大棚组建
(一)田块选择
1、前茬作物选择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作物,前茬不宜种过茄科作物,最好以豆科、十字花科、禾谷类、葱、蒜等作物作为前茬。
2、禁忌块根作物连作 要选择三年内没有栽培过马铃薯及块根作物,因它们与马铃薯同属喜K作物,与这些作物连作,导致土壤缺K,同时还易加重共生土传病虫害发生。
3、注意除草剂的残留 前茬喷施下列药剂的地块在1-3年内不建议种植马铃薯:豆磺隆、氟磺胺草醚、甲磺隆、绿磺隆、胺苯磺隆、莠去津。
4、种植田块地形、土质选择 大棚栽培对光、温、水等条件要求高,要选择土壤肥沃、地势平坦、排灌方便、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进行栽培。
5、种植田酸碱度选择 马铃薯喜pH 5~6.5微酸性土壤,土壤含盐量达0.01%时,植株表现敏感,块茎产量随土壤中Cl离子含量增高而降低。
(二)组建大棚
1、冬前施肥深耕 在组建大棚前先要施肥耕地,肥料的施用量与土壤类型及肥力有着较大关系,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,每亩施肥总量为腐熟土杂肥35-50担,辉隆45%硫基复合肥100~150千克,生物有机肥100千克。
大棚栽培马铃薯施肥,要以基肥为主,追肥为辅,一般将所需肥料分两次施入。一次是在冬前结合耕地将腐熟农家肥、生物有机肥、2/3辉隆硫酸钾复合肥施后深耕30厘米耙平耙细,土壤较贫瘠的增施适量氮肥,使土壤冻垡、风化,减少越冬病虫害;另一次在播种时将下剩1/3复合肥做种肥(不能与薯块接触),生长期间一般不再追肥。
2、建棚扣膜 大棚应在马铃薯播种前15-20天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,以利于改善墒情,提高地温,棚体最好为南北走向,东西排列。
大棚建好后再组建二膜,在距离大棚顶膜40厘米左右用大棚钢管拱起覆盖二膜,这样就形成“暖壳胆”式的“棚中棚”。
二、早春大棚马铃薯播种技术要点
1、确定播期 地膜+拱棚+大棚栽培的播种期在12月中旬前后。
2、种薯选择 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,种性易退化,生产上应选用脱毒种薯。安徽早春大棚马铃薯种植应选用结薯早、块茎膨大快、休眠期短、芽眼浅、高产、优质、抗病性好的早熟品种,如费乌瑞它、中薯3号、中薯5号、中薯8号、早大白等。
3、打破休眠 早春马铃薯的种薯由于经过长时间窖藏,种薯处于休眠状态。在播种前应进行种薯处理,打破休眠,以利提早出苗、齐苗。种薯打破休眠方法较多,常用以下两种方法:
(1)晒种醒薯:一般每亩需种薯150千克,选择晴天,将种薯放置于12-15℃的阳光下晒薯预醒,促使马铃薯解除休眠期。晒种期间每天翻动一次,使种薯均匀见光,在翻动的过程中剔除其中的混杂种薯、病薯、畸形薯、芽眼坏死、冻伤薯等。晒种2~3天,就可以进行切块催芽或整薯催芽然后切块。
(2)赤霉素浸种:没有萌发的,用0.5-lppm赤霉素液浸种5-10分钟,将种薯置于明亮室内或室外向阳背风处,保持15-20℃,经常翻动,使之均匀见光,大约经过15—20天,种薯表面现绿,幼芽浓绿或紫色,幼芽萌发至1-1.5cm左右,即可切块拌种播种。
4、大薯切块
(1)切块作用:切块能打破种薯的顶端优势,各切块上的芽眼得到相似的养分,萌芽速度快,大小较一致。同时切块也是淘汰病薯的过程,不但能使幼芽发根快,而且出苗早而齐,有利于高产。
(2)切块时间:催芽前1~2天为宜,若过早切块失水多或引起烂种。
(3)刀具消毒:切块使用的刀具需要一人准备两把,轮流使用,并在切块前放入75%的酒精或0.5%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消毒。
(4)切块注意事项:①尾芽成株后的产量很低,要将尾芽切除;②每个芽块30克~50克为宜,每块至少带1个芽眼;③ 50克以下仅切掉尾芽可整薯播种;④切到病、烂薯时,需马上停下来,把刀侵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进行消毒,然后换用另一把刀再切,防止切块过程中传播病害。
5、药剂拌种 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,晾干切口植液,促使伤口愈合。同时为预防苗期多种病虫害及壮苗,在催芽前要进行药剂拌种。
(1)安泰生100g+高巧或鹰高30ml+水1kg摇匀后喷于100kg薯块;
(2)适乐时100ml+高巧或鹰高30ml+水1kg摇匀后喷于100kg薯块;
(3)阿玛士18ml+高巧或鹰高30ml+水1kg摇匀后喷于100kg薯块;
三种配方不仅能预防苗期病虫危害,而且使薯块抽芽早、芽壮、高产。
6、播前催芽 催芽方法有切块催芽和整薯催芽。切块催芽将拌好的种块装入筐中,放置环境湿度85%、温度18-22℃的室内,最好使用潮湿的布料盖住,进行催芽。当芽长到1~2厘米时,将其放在散射光下进行晾晒,使之均匀见光,等芽变成墨绿色的壮芽,即可播种。
7、起垄播种 大棚马铃薯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种植,垄宽分别为60cm或80cm,高17~18cm,垄间距30cm,株距20~25cm,双行之间的小行距离为15~20cm,两行种块按三角形摆放,种薯播种深度10cm左右,每亩播4000~4500株,芽子朝上,并将长短芽分开播种。播种前必需造墒,最好是在播种沟里浇水播种(采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,施肥、播种、起垄、覆膜同步完成;也可选用多功能田园管理机进行开沟,人工施肥、播种后进行覆土起垄)。
8、除草覆膜
封闭除草:播后每亩用35%盖博100ml+96%金都尔30ml,对水40~50kg均匀喷于垄面及垄沟上,可以有效地防除多种杂草。
覆盖地膜:地膜一般选用宽度为90~100cm,厚度为0.005~0.008mm的超微膜。盖地膜时,两端要压实,上端要拉紧拉平,同时用土压紧地膜两边,将地膜固定。
封棚保温:地膜盖好后要及时将棚内的二膜拉开盖好,再将大棚两头封严,以利保温。
三、大棚马铃薯播后管理技术
1、苗前管理 早春马铃薯播种时外界气温较低,有时还有霜冻,此时保温是重点。一般在出苗前压好棚膜,增加地温,以促进早出苗。这一时期既不通风换气,也不追肥浇水,主要是增加光照,防止风、雪、雨天气损坏大棚。
2、苗期管理
(1)查苗破膜 在适宜的温度下,一般播种后20~25天,幼苗开始出土并陆续顶膜,这时要及时查苗,人工辅助破膜放苗,使幼苗顺利出土,以防烧苗。
(2)补苗间苗 破膜放苗后还应及时查苗补苗,确保苗全、苗齐、苗壮。补苗时,从缺苗处附近的垄行间找出一穴多株苗,将多出的苗子连根带土轻轻拔下一株,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并及时浇活棵水。
补苗的同时还应进行间苗。间苗的方法是拔除弱苗,每株留1个健壮幼苗。
(3)浇齐苗水 当幼苗出齐并长至10cm左右时浇齐苗水,浇水时要小水洇灌,严防大水漫垄。
(4)温度管理 棚内温度的调节是早春大棚马铃薯栽培获得高产的关键,大棚二膜内温度白天保持20℃-26℃,夜间12℃-14℃。随着气温的回升及幼苗陆续出土,一般需要在中午开小口通风2~3小时,来调节温度。
3、结薯与块茎膨大期的管理
到了3月上中旬,大棚马铃薯开始现蕾,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,地下部块茎大量形成,进入马铃薯的结薯与块茎膨大期,主要管理措施如下:
(1)膨薯浇水 这时候由于气温逐渐升高,茎叶生长旺盛,根系也迅速扩大伸长,薯块迅速膨大,因此需水量较大。为了避免缺水造成块茎停止生长,形成畸形薯等导致减产,要供给均匀而充足的水分,增加浇水量,使土壤耕作层湿度保持在80%—85%适宜状态。
(2)叶面喷肥 马铃薯生长后期,由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,满足不了植株生长的需要,因此可配合使用叶面肥来弥补不足。具体做法是:结薯——膨薯期,选用辉隆宝、宇宙星等对水50千克,均匀喷洒在植株的上、中、下部的叶片2—3次。
(3)摘除花蕾 当马铃薯现蕾时,应及时摘除花蕾以节约养分,使养分集中供给块茎生长。
(4)旺苗化控 大棚马铃薯到3月下旬—4月初进入现蕾—初花期,高肥水种植易发生旺长,影响薯块膨大及产量,可选用25%助壮素15—20ml/亩对水30kg在现蕾—初花期均匀喷雾1—2次。
(5)光照调节 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,应及时将二膜上的积水除去,增加膜的透光性。
(6)调温撤膜 一般到3月中旬,可在上午8:00~10:00,棚内温度上升到20℃时,及时通风;下午2:00~3:00棚内温度下降到14~16℃时,关闭通风口。
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0℃以上时,可以不关闭通风口;随着植株的生长,要逐渐加大通风量,锻炼植株,使其适应完全撤膜后外界环境条件。
进入4月后气温回升较快,当室外气温白天在20℃以上,夜间在12℃以上时,可以把棚膜全部卷起,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,但不撤膜,以备寒流来时,及时覆盖防冻。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撤膜,如有寒流,则要等到寒流过后撤膜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
1、病害防治
(1)早疫病:发病初期选用50%凯泽30g/亩或18.7%凯特50g/亩或80%绿大生(代森锰锌)100g/亩或70%赛深100g/亩或70%安泰生100g/亩等对水30kg喷雾防治。
(2)晚疫病: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极强、极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。春季昼夜温差大、凉爽、多雨雾、高湿天气在撤棚后极利于发病。
方案一:在现蕾前后—块茎膨大后期,第一次使用百泰20g/亩+凯特25g/亩,第二次使用百泰20g/亩+凯特25g/亩,第三次使用凯特50g/亩+阿克白40g/亩,第四次使用凯特50g/亩+阿克白40g/亩,间隔10天施用一次。如果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施药时,田间没有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,可直接使用百泰40g/亩对水30kg喷雾。
方案二:每亩施用70%安泰生100~150g,在现蕾前和现蕾后各施用1次,中间相隔10天;从块茎膨大期开始,亩用68.75%银法利75ml/亩,连续施用3次,每次间隔10天对水30kg喷雾。
(3)炭疽病: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%凯润2500倍液或42.4%健达2000—2500倍液或 42.8%露娜森1500倍液或32.5%阿米妙收1000倍液。也可与保护性药剂如绿大生、百泰、安泰生、品润等交替轮换使用,以免产生抗药性。
(4)青枯病:青枯病是典型细菌型维管束病害。发病初期选用40%碧火或70%丁锐可800倍液灌根,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—300g,隔10天1次,连续灌2—3次。
(5)病毒病:选用脱毒薯种,注意防治蚜虫。
2、虫害防治
(1)地下害虫:亩用5%辛硫磷颗粒剂3kg或0.5%根卫(噻虫胺)4kg整地时撒施防治。
(2)蚜虫:亩用40%粮人10 g或80%极锐6g或22%特福力10 ml或75%艾美乐6 g对水30kg轮换交替均匀喷雾。
(3)二十八星瓢虫:卵孵盛期选用敌杀死、25%吉旺劲彪、4.5%绿百事等防治,兼治蚜虫。
五、收薯
大棚春薯没有固定收获期,一般在4月下旬—5月上旬,根据市场行情,适期收获 。收薯应在高温和雨季前进行。收获的薯块防止曝晒,中午应用薯禾盖严薯块。运输要轻拿轻放,避免碰伤薯皮。
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
2018年1月